华联学院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发布日期: [2017/2/25] 点击数:3940

一、个案情况简介
某大学男生,20岁。自述因感觉有同学在针对自己而苦闷。咨询师发现其有明显的幻觉,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结果和访谈进一步确定为危机干预对象,进而对其采取了综合的危机干预措施。在武汉人民医院心理门诊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进行了药物结合心理的治疗。康复后复学,并顺利毕业。
二、危机评估
(一)危机的形成。
在访谈中发现无明显精神创伤和应激事件,无精神病家族史。因此排除意外性危机和遗传的可能,初步确定为发展性危机。
(二)危机程度。
1、幻觉明显:
有明显的幻觉,并伴随相应的反应(动作、表情、语言)。
2、scl-90测评多项因子分、阳性均分和总分均超过常模。
因此需要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3、症状不断恶化、危险性逐渐增加:
前几天:认为自己“疑神疑鬼”(有一定自知力),感到矛盾和苦恼。
咨询时:坚定地认为别人在四处议论、责骂、偷窥(幻觉明显)。情绪:反感、厌恶。暂无无攻击性和自杀倾向。
送诊时:对别人的“议论和窥探”不仅反感、而且气愤,出现攻击性目的与情绪。出现幻觉的频率增加,情绪波动增大、针对性变明确。
(三)危机对象的积极因素。
1、求助愿望强烈:其“摆脱被害、被偷窥的”的意愿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2、表述完整,思维基本符合逻辑,偶尔被幻觉打断。
3、被害、被窥妄想以外的意识正常:表示讲出来以后轻松多了,并向咨询老师表示感谢。
(四)危机中可利用的资源。
1、家庭支持系统:
他的家庭和睦。已上班且通情达理的姐姐和他关系很好。咨询和转介当天姐姐已在踏上了到学校来探望他的火车。
2、学校支持系统:
系领导和辅导员重视与关心;寝室同学关系正常,不仅不会刺激当事人,而且能提供有效保护;心理咨询老师与危机对象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咨访关系。
三、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一)基层辅导员提供情感支持与协调。
该生在出现被“议论”和“偷窥”的猜测时找到辅导员倾诉。辅导员在耐心倾听后建议到心理咨询中心找专职老师咨询[及时处理],并告诉他“心理咨询师是专门帮助像他一样心情不好的同学更加开心生活的人”[打消顾虑]。于是,该生来到了校心理咨询中心。
(二)心理咨询老师的全面处理: 
1、建立关系、收集信息、疏导与调节。
专职心理咨询师见面后没有急于了解情况,而是用了较多的时间耐心倾听、关注其苦闷之处。良好的咨访关系自然且稳定地建立,该生的负性情绪得到了充分宣泄、全面真实的症状信息很快获得。
2、建议转介。
首先,针对其几天没有睡好觉、紧张的状态,建议去医院开点缓解压力、促进睡眠的药。
接着,说明心理咨询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从“帮助其尽快减轻痛苦”的角度说服他到医院接受药物与心理同步的治疗。
然后,进一步打消顾虑。“到心理门诊治疗就像给情绪的感冒看病一样正常,越坦然越积极恢复得越好而且越不容易出现反复。”
该生接受了到医院治疗的建议。
3、通知辅导员和校系领导。
由于该生说手头没有足够的钱去上医院,同时他对辅导员比较信任,所以建议找辅导员借学校的钱先去治疗[也可以建立基层联系]。于是,咨询老师直接与辅导员电话交接。
咨询师同时也通知了校系领导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以为该生争取到全方位的支持。
4、请室友给予全面保护。
辅导员安排与他关系较好的一个室友[老乡、班干部],平静守护、全程陪同治疗与协调。
(三)平稳转介与顺利交接。
1、校系部重视。
学校安排紧急划拨经费,派辅导员、精通心理学的系团委副书记和身为班干部的寝室同学陪同前去医院治疗。
2、家长尊重现实、客观对待。
家长在接到该生的电话后决定来陪他调整状态,所以在中心确定要送医院治疗时,家长已经在来学校的火车上了。在学校与医院的处理方案,家长能尊重现实、客观对待。
(四)妥善处理后续工作。
做了合理的预后工作:在班级的同学中解释为“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导致的神经衰弱,暂时回家休养”,避免同学对他的歧视。
四、干预结果
对该生得到了及时治疗,现已恢复正常学业与生活。
五、讨论
通过该案例可以总结以下经验:
1、要敏感地发现隐性[发展性]危机。
危机既意味着“危险”,又存在着“机会”。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或自杀;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私立华联会计系
ICP备案序号:粤ICP备05008887号 私立华联学院-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