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姓 名:蔡树秋

原毕业中学:汕头市聿怀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7届 法律事务

单位及职务:佛山华晟贸易有限公司经理

 

姓 名:陈达涛

原毕业中学:陆丰市碣石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6届 经济法

单位及职务:陆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姓 名:古畅辉

原毕业中学:梅州市联合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5届 法律事务

单位及职务:广州市社区卫生学会副秘书长

佛山市粤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姓 名:林斌斌

原毕业中学:揭阳市华侨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5届 法律

单位及职务:东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姓 名:曾梓锋

原毕业中学:东莞市虎门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5届 法律

单位及职务:招商银行东莞分行客户经理

姓 名:张振江

原毕业中学:丰顺县球山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5届 法律

单位及职务:梅州市梅江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姓 名:钟宛颖

原毕业中学:湛江市廉江河唇中学

毕业年届及专业:2007届 法律事务

单位及职务:大学计划个性化课外辅导机构总负责人

 


华联——难忘的记忆

2006届法律系毕业生  李达能

毕业于华联已有十年多了,想起这所历经30年风雨的民办教育改革先驱,想起这所承载了我三年成长时光的母校,心里总有着太多的感触和道不尽的感谢!

一直以来都想为自己的母校写点什么,也当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难忘的一页,可苦于笔墨羞涩和个人惰性,未曾下笔,唯心中时常感怀那三年大学时光的点滴。直至今年校庆返校拜望恩师,油然而生一股写作的冲动,带着久存的回忆,我写了一些值得纪念的事。

一个学生之所以会常感恩于自己的母校,可能是学校为他创造了平台,展现了自己;可能在学校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又可能是遇到启迪自己一生的长辈、恩师;也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一个好校长而让自己身在民办大学却心志高远。而我是最幸运的,在华联的三年里我收获了所有,与其说感谢上天对我的眷顾,不如说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

刚入读华联的时候,正是高考落榜后的低迷时期,可我从没有放弃过自己,虽然当时的校园仍处于借离生蛋的不堪窘态。一位长者告诉我们:“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他就是我们尊敬的侯德富校长。当时我对比了其他民办大学,发现华联有一大“特色”:

侯校长在入学典礼上,用他洪亮的嗓门激情高昂地为我们作的那一番演讲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不能忘怀。他一方面安抚着我们这些高考落榜学子的伤痛,他知道,当时的我们是最需要安慰和鼓舞的;另一方面充分肯定我们是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让场上每个受伤的学子在伤痛过后找到归宿,让华联的学子把华联大学视为人生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让心灵得到安抚的家!当侯校长讲述自己当年在“特殊岁月”里,目睹身边的朋友因迫害而走上绝路等苦难经历以及开创民办教育以来的一路坎坷时,激动之时更是泪酒现场,所讲之处真情流露,无不动人动情,使我们深受感染。试想着当年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在人生的后阶段仍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就凭那股惊人的毅力便足以让人饮佩,更何况他是在为全社会的民办教育开拓新径。人的价值体现往往取决于他立足的精神高度!而且这个人不在遥远的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我们的侯校长,那是何等鼓学生士气的人格魅力啊!至今我都认为侯校长是一个伟大的演讲家,他是我踏进华联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正是那一次演讲,唤醒了我曾经甘于庸碌的心态,意识到大学将会是我人生新的转折点,至于其他教学硬件方面的不足我无暇顾虑,既来之,则安之,当时的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成长,我也必须成长,尽管成长需要代价,我也愿意去面对和承受,不想再过着碌碌无为的学生生活,我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于是,我开始活跃于校园,学生会、法学会、辩论会等各社团,参与组织策划十余次学生活动。现在想起,或许那些活动挺容易的,当时却觉得是一种挑战,没有当时的经历也不会有今天对组织各种活动的驾轻就熟。成就感是有的,但我觉得年轻人更应懂得谦逊!而且,在增强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我意外地发现,华联里蕴涵着两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是学校里的老师和你身边的同学。为人师表者总是乐于传授自身的经验给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经验就是财富,只要你肯虚心请教,经验会让我们年轻人少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朋友,是你步入社会后的潜力股,请珍惜同学间的情谊,大学时尤其要培养出一、二位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总有一天您会感受到他们的价值!

谈到对华联的感恩之情、不仅仅是在这里我收获了“自知、自信、自强”的财富,历经人生的第一次蜕变,为我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我们成长的道路也正是华联前进的缩影!不太适应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的我们,大都经历高考落榜的挫折,相比所谓的名牌大学的学生,我们的确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而华联同样出生于民办的草根阶层,没有官方的庇佑,不易得到世人的承认。我想,在侯校长眼里,学生和华联就像一对共命运的双胞胎,华联的存亡与兴衰无论对在读的学子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是关联甚大的,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样反映着华联教育水平的高低。这息息相关的一对双胞胎生下来就是注定在风雨中历练的穷家孩子,不像幸福的孩子拥有社会的支持和关爱,不像孩子成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境里,甚至,甚至连名分也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野孩子。而我们都还太年轻,侯校长不愿意告诉孩子们这先天性的残酷,他选择用善意的谎言安抚我们年幼的心灵,用言传身教影响我们,让我们明白社会永远是充满残酷的竞争,它不会对任何一个娇嫩的新生命表现出仁慈和厚爱,这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循的社会规则,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磨练来强壮自己。这位父亲,他以过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让华联挺过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华联向社会输送了数万优秀人才的业绩,向我们证明先天的不足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正是顺应社会规则而生的强者,虽然我们面临的条件更为恶劣,可社会的残酷不正能提炼高素质的人才么!社会的残酷不正能铸造一所品牌的高校么!

华联经过三十年的艰辛办学历程,到今天在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从以前的借窝生蛋到现在拥有15层的教学大楼,从以前仅有数个语言培训班到现在拥有11个系30多个专业的综合大学,从以前备受争议的高等民办教育学院到现在有目共睹的万人大学……这累累硕果,无不见证了侯校长等老一辈民办教育先驱共同努力的成效,也是今天我等华联学子引以自豪的荣誉。让万千学子走向社会后都骄傲地说:“我毕业于华联大学,made in hualian(华联制造)!”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华联的文化,是华联的精神“自律乐群,勤奋进取”活的体现!其实,华联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走过的历程就是一本最好的励志畅销书籍!让所有华联人了解华联的历史,将是华联人最好的奋发动力!

很多次我走在校园上,每当看到侯校长熟悉的背影,我总会肃然起敬,我从不去高喊一声“校长,您好!”而只在心中默默的祝愿他。一个人可以贫穷,但不能失去灵魂。侯校长,正是华联人的精神支柱!

感谢母校华联对我的栽培,庆幸我有一个好校长,遇到一群优秀的教师,收获满满的友谊果实,让曾经迷失的我在母校找到人生的支点,并从此勇往直前。此时再多的感激之词也不能诠释心中的情怀。在未来的岁月里,我相信我与华联一样,带着华联人的精神,流淌着华联的血液,欣然地去迎接风雨中的每一次洗礼,笑对那浪潮中狰狞的目光,坚定地走过每一个黎明前的黑夜,一如既往地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让更多的学子带着华联的精神扎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宣扬华联的文化,共同构建我们和谐美好的华联!

         最后请允许我仿用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华联爱得深沉”表达此时的情感。吾爱吾之华联,尤敬其“私立”!


 永远的灯塔和港湾——毕业十年看华联

2008届法律系毕业生  刘耀敏

橙黄橘绿之时,又回到了华联。我是2008届法律系毕业,留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一年,今年刚好是我离开华联十年。原以为这次回来会有人物全非之感,毕竟母校的变化一日千里。但当我走在校道上,却有一种亲切感,回忆也像深秋的凉风一样扑面而来。

记得那是200594日,一个人,拖着两箱行李,带着对前程未卜的恐惧,来到了小新塘合景路99号。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刚踏进校园,就被热情的迎新队伍包围。当我出示录取通知书之后,一位师姐主动上前握着我的手说了声“师弟好”。蒋素玲师姐,是我第一个接触的华联人。热情和温暖,是我对华联的第一印象。

也记得是在蔡树秋师兄的帮忙下(提着两箱行李爬了七层楼),我来到了14-707,和五位好兄弟在这里度过了三年青葱岁月。至今为止,我仍觉得707是除了原生家庭之外,让我感觉最温暖的家。现在14栋依然是学生宿舍,楼下的篮球场也是旧模样,最大的变化是宿舍终于装上了当年我们梦寐以求的空调。

开学典礼在风雨操场举行,在这里第一次聆听侯德富校长的教诲。当时我们都惊叹这位将近七旬老人的魄力,更惊讶他居然向全校公开手机号码,事无巨细都可以直接找他。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位真正关心学生的教育家。希望现在年近九十的侯校长老如松柏,有机会再聆听他的教诲。对了,新体育馆已经落成,风操也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除了宿舍和课室,华联我去得最多的地方肯定是模拟法庭。不会忘记大一时参加华联杯辩论赛,跟着郭伟泽师兄和罗颖师姐,长达一个月在模拟法庭不分昼夜地“备战”。在我们思想激烈碰撞的时候,隔壁不时会传来悠扬乐声,那是华联享负盛名的管乐团。我更不会忘记每次头脑风暴之后就去后面食街的“喜相逢”宵夜,在饭桌上谈古论今,挥斥方遒。也是在那里认识了法律系的“传奇人物”李伟俭师兄。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读书好的学生,我在华联所学的,大多也不会体现在成绩表上,换别的学校,可能想毕业都难。感谢华联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和包容,让我可以在大学三年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长处。感激我在华联遇到的每一位师友,在他们身上所学到的东西都让我受益终身。尤其是已故恩师吴恒春教授,他总叮嘱我“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离校在外闯荡十年,总算懂了这个道理。也是见识过世态炎凉之后,才明白在学校所收获的友情和爱情是多么纯粹和真挚。于我而言,华联的记忆,华联的精神,都依附在每一个对我产生过影响的华联人身上。正因如此,即使随着母校与时俱进的发展,新建筑将会取代旧建筑,物理上的华联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但精神上的华联却永远是我导航的灯塔和避风的港湾。

在校的时候,经常听到侯校长说的一句话是“生以校成才,校以生扬名”。很惭愧,离校十年,既没有成才,也未能为母校增光,更谈不上什么成功校友。可能正因为平凡,反而更有代表性吧。未来十年,谨以“自律,乐群,勤奋,进取”八字校训继续鞭策自己,也衷心祝愿母校能有更美好更辉煌的下一个十年。

 

点击数:5921发布日期:2020/4/19 16:08:59